談談指揮 [發表日期:2004/4/26]

 

口琴合奏時有指揮,這是常常見到的。不僅口琴合奏,交響樂團、一般樂隊也免不了要有指揮在場。以往國樂隊少用到指揮,最近似乎也多了。

指揮是什麼?他的功能在那裡?如何揮棒,值得研究。

在全國口琴團體比賽時,常看到隊伍前有指揮揮棒,但絕大多數只在打拍子,很少看到真正在指揮演出的。前年還看到一位指揮更絕,好像是在指揮學校行進中的管樂隊一樣,拿著指揮棒在頭頂上揮舞打圈,說不客氣點,簡直在耍寶,這樣的指揮連打拍子的功能也沒了,那是什麼指揮。

指揮是要引導樂隊表達樂曲的意境的人,她是有方法的。除了打拍子之外,還要將樂曲中的表情表示出來。就筆者初淺瞭解,指揮的右手動作與左手是有不同的功能的,一般而言,右手主要用在打拍子,大致上分為二拍子、三拍子及四拍子的揮舞法,其他五拍子、六拍子與九拍子的揮棒法都是由二、三、四拍子變化而來。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拍是由上往下才對,在揮手時,切記要揮動上臂,不是只動動前臂而已,還有,揮棒時腰以下的身體不能幌動,尤其膝蓋不要一曲一挺,腰部更不能前後搖動,這樣非常難看,跺腳更要避免,非特別必要時亦不能惦起腳尖,右手的動作隨樂曲的需要可作大動作或小動作,有時在快拍子時,三拍子或四拍子可以作成一拍揮動。

左手的動作是作表情,例如連音、頓音、強弱、激動、輕柔等,上半身亦可隨樂曲的需要擺動,但要注意下半身不能搖動或一曲一伸。

兩眼可預稅對著solo的樂器注視,也可對特別需要表情的部別示意。如果指揮流暢,樂曲的表現會更加完美,也會顯示出樂隊的水準與所受的特別訓練。

鄭俊仁2004.4.26


 

 

3BACK 5TOP